科技满枝 竹医腾飞
——大竹县人民医院科技竹医建设显实效
医院的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医院竞争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医院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基本平台,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2015年8月6日,大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高分通过四川省卫计委专家组的评审,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自2012年8月起,神经外科通过“省医学重点专科”立项评审后,就立即出台了《神经外科创建省重点专科目标与策略》,学术科研活动围绕“重型颅脑损伤的ICP增高的监护、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救治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这两个大方向展开。从研究方向、学术成就、在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了研究能力;该科开展部分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癫痫、帕金森、精神病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等常规技术,年年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在学术讲座的承办与发表专业性论文等方面有量的飞跃、质的提升。
事实上,大竹县人民医院各界领导班子多年来坚持秉承“爱院、求实、创新、奉献”的竹医精神,“敬畏生命,全心全意为就医者服务”的服务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院道路,大力倡导学科、专科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 、血液透析 、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 、脑干旁肿瘤切除术 、颅内动脉瘤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 、电视腹腔镜外科妇科手术 、胸腔镜下纵膈手术 、妇科肿瘤根治术、上颌窦癌上颌骨全切除术、舌癌舌颈根治术、眶底重建术等先进诊疗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2015年2月医院被大竹县委、政府表彰为“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且医院多项科研成果同时获得多个一、二、三等奖。
2014年10月以来,大竹县人民医院以党委书记、院长杨明坤为首的现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在科技强院的道路上,更是马不停蹄,乘胜追击,及时调整科学的学科发展治理结构,并带领院领导一班人深谋远虑,长远谋划,绘制出以科技竹医为首的“四个竹医”未来10年间的发展建设长远规划,誓要将通过科技竹医建设加快学科建设与发展步伐,实现锦上添花,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院未来几年重中之重的工作。
竹医人为继续贯彻“学科强院、人才兴院”的方针战略,促进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实现“科技竹医”梦想,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和《大竹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努力抓科技竹医建设。一是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学科建设办公室,加强临床核心专科建设、打造临床优势学科;二是根据科学的医院管理设置,及时调整了科室结构,撤销了原医教科建制,专设科教科与质控办,并及时充实强有力的科研管理人才,将医院原神经外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开创人王东华主任调至科教科协同抓全院的科研建设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专抓专治,专人管理的良好机制;三是及时出台了《大竹县人民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学科建设奖励办法》、《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定》、《临床教学经费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学科建设配套文件,健全了制度;四是遵循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要“重点培养、加大引进,强化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的加快人才培养与人才梯度建设,尤其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学术带头人;五是充分保证各专业日常业务技术开展所需的基本要求、基础设备运行良好和及时更新换代,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新购的高、精、尖公共医疗设备或专科设备,遵循规划优先的原则,设备投入的重点将在微创手术、介入诊疗、检验、放射等领域;六是为了充分调动全院各科室开展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有序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统筹完善学科建设激励机制,重点注入学科科研项目经费及奖励经费,与医院各科室签订了学科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医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有序展开。
通过近大半年的“科技竹医”建设,2015年上半年我院儿科被遴选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同时,新增院内科研立项20项,其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研究》己通过市级科研立项评审,《平卧位与俯卧位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影响的对照研究》等3项己通过市级科研鉴定。全院各科已开展29个新技术新项目。院内开展学术讲座及操作培训20余次,读书报告10人次,省、市、县大型学术活动各1次。上半年发表学术论文12篇,23篇待发表。安排医务人员援藏、县域对口支援卫生院共10人次。接受来院实习生87人次,进修生67人次,上派医护进修50人次,外出参加各类短训班、研讨会120人次。强化了“三基三严”培训,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加大了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刘志国、黄祖飞两人获得省举办的规范化培训医师技能操作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谢植宇等5人在我县卫生系统知识技能大比武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两个单项一等奖和一个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控措施。按照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及时拟定了《大竹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对照医院服务中存在的质量不足,及时进行了任务分解,查找原因,严格实施整改。今年6月接受省卫计委组织的分级诊疗评估工作,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和控制体系,坚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探索改进确保病人安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满意度,通过上半年持续开展的优质护理活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29%,最高达99%。
未来几年,我院将分两个阶段,继续狠抓学科、科研建设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院之路。进一步完善学科制度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专业科室设置。到2018年底,开放床位达900张,门诊人次达55 万,住院人次达3.5 万,业务收入3.8 亿,病床使用率90%,转诊率10%以下,增建省级重点专科1个,全面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要求,顺利通过三级医院复评,努力创造条件建成三级甲等医院。
第二阶段(2019—2022)重在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诊治和介入、微创技术上下功夫,通过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到2022 年底,医院床位达1000 张,门诊人次达70 万,住院人次达4.5 万,业务收入5 亿,病床使用率95%,转诊率8%以下,各专业科室业务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标准》要求,将医院建成专科特色荟萃,学科优势明显,治理结构合理,人文氛围深厚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名副其实的“患者信赖、社会满意、同行尊重、员工幸福的川东名院”。